數字化時代下生活的改變作文
其實,數字化的生活,為我們帶來了許多的好處,但是它就像是一張網,也就讓我們漏掉了許多珍貴的昨天,也忽略了很多正在消逝的今天。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數字化時代下生活的改變作文的內容,歡迎閱讀,內容僅供參考!
數字化時代下生活的改變作文篇1
當今世界,互聯網無處不在。
出門游玩、享用美食,動動手指在地圖軟件里輸入關鍵詞,導航、購票、預訂一站式服務悉數完成;手機“下單”,醫(yī)院“接單”后派出專業(yè)護士上門,臥病在床的老人也能足不出戶得到護理;“無人工廠”24小時不間斷生產,“透明化生產線”監(jiān)測全流程作業(yè)數據,工業(yè)互聯網使“制造”變?yōu)椤爸窃臁薄?/p>
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發(fā)明之一,互聯網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不僅如此,互聯網還將地球的千里之遙拉近為咫尺之間,讓世界各國更為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隨著互聯網加速普及,全球網民數量穩(wěn)步增長?!吨袊苿踊ヂ摼W發(fā)展報告(2022)》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球上網人口達49億,約占全球總人口的63%。
作為網民數量最多的國家,中國業(yè)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絡大國。11月7日發(fā)布的《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白皮書顯示,截至2022年6月,中國網民規(guī)模達10.51億,互聯網普及率提升到74.4%;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185.4萬個,5G移動電話用戶數達4.55億,建成全球規(guī)模最大5G網絡,成為5G標準和技術的全球引領者之一。
近年來,中國在數字基建方面持續(xù)發(fā)力。不斷完善的信息基礎設施,讓人們共享技術發(fā)展成果;數字經濟向基層、農村進一步延伸;在金融、能源、高端制造、智慧城市、智能汽車等方面,數字技術不斷賦能經濟社會發(fā)展。
展望未來,專家認為,更多潛在應用場景將會大量涌現,從而助推新技術、新產品、新業(yè)態(tài)更新迭代。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咨詢委員會主任鄔賀銓表示,中國寬帶滲透率已很高,覆蓋到所有鄉(xiāng)鎮(zhèn)并將進一步提升,造就了廣闊的數字經濟市場空間。不僅如此,網速也大幅提升,固網寬帶的平均下載速率和移動網絡平均下載速率都居世界前列。依托先進的公共網絡基礎設施,無需自建內網,中國企業(yè)就可以實現數字化轉型。這些優(yōu)勢助力中國數字經濟的發(fā)展能夠以全世界最低的成本獲得最大的回報。
數字化時代下生活的改變作文篇2
在我們身邊有一張神奇的“大網”,叫做互聯網,它用無數條有形或無形的線把整個地球團團圍住,人們能通過它可以做好多事情:工作、學習、娛樂、購物、交流等等。
互聯網又被稱為信息高速公路,它連接上了全世界所有的小網絡,最后將它們合在一起變成了一個大網絡。你在互聯網上不僅可以暢游信息的海洋,還可以自己發(fā)布信息呢!
在同一個互聯網里,解決了一個問題:語言不通。不同類型的電腦和電腦編碼,就好像人們講不同的方言,交流起來很不方便??涩F在有了互聯網,大家都用一種叫做HTML的網絡通用語言,這樣就沒有語言障礙了。
互聯網對我也很有幫助,我平時會通過互聯網查查資料、看看新聞,還會約上好朋友在網上下盤國際象棋,也可以算是一個小網蟲了。有一次一道填空題難住了我,我冥思苦想,就是答不出來,就連詞典也翻遍了,最后通過萬能的互聯網,用關鍵字搜索,馬上就找到了答案,它的高效真是令人嘆為觀止啊!
互聯網在中國的發(fā)展雖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年,但它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有了神奇的互聯網,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它做不到的,希望未來的互聯網能更好地服務人類!
數字化時代下生活的改變作文篇3
習慣地把生活文字化,一些敏感的感覺,細小的情愫只因文字化而無限夸大。常常記錄一次次的感動,以便日后作為我來過世間的憑證。然而周遭的生活,從悄無聲息的當初候開始,漸漸地數字化,如今是讓人恐怖的迅猛。
那日站在陽臺上,將頭使勁伸出窗外,風很大,弄亂了我的頭發(fā)。我想讓風知道這個世界上存在這樣一個我,卻不經意間看到了遠處飄來了一群泡泡。循風望去,只見對窗的陽臺上冒出的泡泡飛過藍天,飛過喧鬧的人群,卻唯獨看不見吹泡泡的孩子。我想象著他仰著脖頸,漲紅著小臉,嘟著小嘴數著泡泡的模樣。一如兒時的我,一遍又一遍數著吹出的泡泡,常常因為泡泡隨風的溜走或破裂而又不得不重新來過。一串串的數字呢喃在嘴邊,卻融化了我整個數泡泡的時代,只有在夢回時分,清晰地聽到那些數字回蕩在耳邊……直到醒來,內心一片空白。窗外的雨白花花地下進了心里。
而今,數字化產品充斥著我的生活,我也越來越發(fā)現我對其的依賴。在我面對它們的時候,時光在不經意間從指間流逝,隨之帶走的還有不想想起卻又無法忘記的憂愁。我用數碼相機記錄每一片含淚的樹葉,每一朵綻放肆意的花朵,記錄這個世間帶給我的每一分感動。我用筆記本電腦打開我心靈的窗戶,讓我看到了大千世界的種種斑斕,然后倔強地為弱小生命的逝去而流淚,微笑地去看這個人世間的種種溫情。我用游戲機去打發(fā)那些無聊的時光,不必去顧及那些被現實蹂躪地只剩下宋詞般哀嘆的夢想。
我沉浸在數字化的生活中,享受著物質的愉悅。
然而,有一天我心愛的數碼相機,筆記本以及游戲機都從我生命中消失了。它們可能被我丟失了,或者被我遺忘在了公交車上,又或是被人偷去了??傊艺也灰娝鼈兞?。于是,失落感油然而生,我覺得我失去了所有的快樂。
可當我望著那些莫名其妙不知來處的泡泡時,我想起了我吹泡泡,數泡泡的時代。在那個時代,也并沒有這些數字化產品,而我卻可以一個人安靜地在吹泡泡,數泡泡中度過一個又一個煩悶的午后。
這時候,又有一串串泡泡飛到我的眼前,我不忍伸手觸碰它,光滑的薄膜拂過我的面,轉瞬間飄走,我要再挽他們回來,已是全然的不可能。我的當年的數字化生活,已被放逐到茫茫的大海里,美得像一串島嶼,岸上的我夠也夠不著。
數字化時代下生活的改變作文篇4
我的筆在半空中懸了很久。我承認我是無處著筆。一個高三的孩子,高考合計時117天。讓“我的數字化生活”不與分數接軌談何容易??墒俏艺t疑了十分鐘,始終不敢將這些情緒付諸筆下。因為我不確定,在數千份的作文中,是否“數字化生活”就千篇一律地等價于了“為分數而活”,是否我這千篇一律分之一就在評卷老師的極度視覺疲勞之下,以一個難堪的分數“華麗”結尾了。
但即使我盡其所能地想跳出分數這個陷井,為不至于難堪的分數添點新意。但重復的日日夜夜,燈下的無數次奮筆疾書,堅定地否決了在剛剛過去的十分鐘里我所有的嘗試和努力。讓我不得不面對現實——我的數字化生活,為分數而活。
正是因為自己不至于拿到離題的分數,我絞盡腦汁地想將iphone手機,QQ聊天飛信傳情這些最為數字化的產物寫進這篇作文里,但如若真是因此符合了文章的主題,那這樣的結局也必是事與愿違。因為我的如今,我的數字化生活,都與這一切無關。
我也曾經不住它們強大的誘惑,我也曾一度想過掏空自己的腰包去換取它們其中的一員。但這一切的“也曾”終究被高考打得灰飛煙滅。“高考后,一切都會好的,一切都會有的……”長輩們都這么對我說,我也這么對自己說。于是,高考被捧上了至高無上的地位,所有一切數字化的產品在無數次的掙扎中被分數打敗,甘愿俯首稱臣。
我寫上述的一切,并非有任何的抱怨,我為分數放棄的一切也并非有任何的不甘。因為我在高三的日子里,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痛并快樂著”。而我也真心實意地享受著這一切的痛與快樂。
我也并非認為,為分數而活,是一句消極抑或貶義的話語。分數是我們的目的,過程充滿了各式各樣的魅力。為分數而活,我們依舊能夠活得精彩。拋掉誘惑,將數字化生活真切地回歸于為了幾個簡簡單單的數字而奔波,我們依舊能夠樂在其中。高三的數字化生活,不一樣的魅力。
數字化時代下生活的改變作文篇5
周末回家,或逢親友聚會,酒過三巡后除飯桌上尚有二三舊友觥籌交錯不醉不歸的,便只余下一片岑寂:略略勾下頭便可見桌下十指翻飛,在“蘋果”手機屏幕上跳躍出令人眼花繚亂的舞步。
不知從何時開始,數字化產品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雄赳赳氣昂昂地公然進駐我的生活,留我一人對著遍地驚雷束手無策。說來慚愧,我不僅至今仍對蘋果手機退避三舍,甚至面對一個小小的數碼相機,使盡渾身解數也奈何它不得。不得不承認,對于“數字化”這一名詞及其衍生出的周邊產品,我都抱有一種類似敵視的心情。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薄对娊洝防锇V癡等待的布衣女子仍在,然而她哀婉的話音早已成為絕響。千里之距只需輕輕敲擊幾下鍵盤便可以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鄰”,因時空的雙重阻礙而愈發(fā)濃釅的思念之苦瞬間便可化解,然而當初那種在惆悵與歡愉中來回輾轉的心情,飽蘸濃墨在信箋間記錄彼此存在的證明,早已被聊天社交網絡擠到一個蒙滿灰塵的角落,只在月圓的夜晚,可以聽見云端鴻雁寂寞的歌。
數字化的生活中,鴻雁銜書飛走,唯余下半老梧桐,此情何寄。
向來艷羨文人的閑情雅致,松花釀酒,春水煎茶,溫一壺月光下酒,就著那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然而想來若是放在當下,必然有誰不甘獨樂地將其“曬”于微博之上,再配以或調侃或嚴肅的幾句評,那么再好的酒恐怕都不免酸牙?!爸豢忠股罨ㄋ?,故燒高燭照紅妝”,注定是只能屬于那個時代的風雅,于今只需高舉數碼相機對著尚未睡去的海棠花一陣“咔嚓咔嚓”,再用PS技術略加修飾,便可留下海棠永恒定格的倩影,何須趁花未眠之夜起身遭那份罪?又有誰愿意鋪筆研墨,細細勾勒那山光水色間的萬種風情?
數字化的生活中,花未眠而人已眠,我們封死了發(fā)現世界的窗口,只等數碼相機來替自己彌補。
同學總是傾向于在網上下載電子書,置于MP4中獨自賞玩,無他,僅取其方便廉價快捷之利。然而我始終偏愛實體書的閱讀,在紙頁間慢慢走過一個個悲喜輪回,感受手心殘留在紙頁間的溫度。實體書給予我一種莫名的厚重感,心情隨著紙張的翻落而起起伏伏,我總覺得文字需要切實可感的書本作為載體,才真正擁有了獨立于作者而存在的生命。而這一點,是電子書無論任何也終究無法替代的。
數字化的生活就像一張網,漏掉了許多珍貴的昨天,也忽略了很多正在消逝的今天。置身于數字化的浪潮中,我卻在期待返璞歸真的那一日,讓我找到一個地方安放自己,安放靈魂。
數字化時代下生活的改變作文篇6
小憇小會,下下棋。我要把前些生氣的日子,送出去的分值掙回來。
頑世的人,說生活像一場場游戲??稍谌缃?,在PK泛濫的社會,似乎更是如此模式。每一個人,都在為數字而活。
《小王子》里有一段對白頗有意思,說的是在只有一人的小星球上,那人什么也不干,每天工作只有算術。小王子很不明白的問,真不懂你們大人,為什么那么喜歡算算術:我新交了一個朋友,我對大人們說,他有一雙漂亮的眼睛,他的毛發(fā)多么平滑,他說話多有意思啊,可大人總問我,他多高,他多大,他每個月賺多少錢,難道了解了這么數字,就算了解了一個人嗎?
現代社會的人們,似乎更注重數字的存在了。小到電腦游戲,哪一個游戲,不是在為數字打拼,生活也是如此,大小賽事,哪一個不是用數字衡量成敗。富裕的生活,以國民總產毛收入要記算?!皩W好數物化的意義,在此又另有新意了,我們生命所有的得失是否可以數字化呢?”
生氣的日子里,我把我的分值送給了一個陌生人。從下五子棋的開始到結束,我一直不視他的存在,讓他一次次毫無顧及的把五個子連在一起,他也樂于此道。我的分直線減少,看著快盡負數了??伤⑽醋屛铱稍?,在我還有3分,而他掙到了一段時,他閃人了。他是如此蒼惶的逃走,他害怕我反悔。之后,我坐在原地,把分數繼續(xù)送給第二位陌生人。可笑的事,第一位仁兄還曾返頭觀看,也許他會有點遺憾,他的害怕是多余的……為什么,現在的人們,如此緊張在乎,這虛無的數值呢?今天,下棋時,面對負值,多少分高者投以不屑的眼光。數字,是他們評估對手的標碼。多少簡單,只要你會算術,我們就可以評斷好壞,優(yōu)惡了。
下棋,游戲,我們的生活與學習,等等之等等都如此數字化的比較。曾經不是說在乎于過程中的快樂嗎?也許,我們都虛偽的說,要的是過程,可誰都不曾對結果罷休。
“愛,即使受傷,也要記住曾經的幸福,祝大家都好吧。”可有多少人不是秉著結果的期望,而在一起的呢!“我們在一起幾年了,他她怎可離開”又是一個數字,如果愛縱然不在,數字又有如意義。如果生活的快樂,幸福感縱然不在,再多的數字又有何意義。
數字化的生活概念,在小王子們想來是可笑的。
數字,多么有意思而重要的東西,還有人計效著人最后歸宿的數字……
數字化時代下生活的改變作文篇7
將生活與理念擠壓進一堆數字中,我就成了一個符號:一個有趣的符號,一個數字符號,一個時代符號。我不知道我要做什么,因為我的周圍都是一排有序無序的數字,我該如何拯救我的數字化生活?
我們左顧右盼,看到的不只是生活,還有數字。這是一個泛娛樂化的時代,影視霸權的確立,手機短信的風靡,電紙書的風行,無不將我排壓在了數字時代的邊緣:不是我沒有數字化的生活,是因為我無法接受所有的一切都數字化。
這切身的體會,讓我想起宋人黃庭堅的一句話:“人不讀書,則語言無味,面目可憎。”我想,現代人的面目實在可憎可笑。數字化所帶來的文化重構與主流導向,并非都是人們所需要的,隨之催生的“素讀主義”、“泛閱讀主義”、無不沖擊著這個時代的文化底線,沖散了這盆文化洗腳水的熱度。
人們喜歡從簡短的文字中獲得生存信息,這是一種本能,但我們如果長期處于一種膚淺的數字化流程生活狀態(tài),人的善惡起止,心的從屬與導向,我們又該從何處找尋?
我清楚地記得羅大佑先生說的一段話:“當手機的短信、E-MEIL、無線電以及各種各樣的交流方式充斥著我們的生活時,我們會不會覺得我們的交流方式太多了,我們是不是該回到‘之’‘乎’‘者’‘也’‘你的’‘我的’‘他的’這最原初的話語體系中去?!?/p>
我很贊成羅大佑先生的看法,我也不否認數字化生活所帶來的便利與快捷,但我覺得我們應該反思的是,在所有的數字化背后,我們的心智是否更加純熟,我們的精神文化是否已經停留在很淺顯的一瞥。沒有了面對面的真實交流,失去了手捧書本的厚重感,我的數字化生活的文化意義又在哪里呢?
這也許是數字化帶來的弊端。十八位路人看見被車碾壓倒在地上奄奄一息的小悅悅竟無人伸手相救,最后卻是拾荒阿姨陳賢妹救起女童。我在其中不難看出人心的極度冷漠與墮落?,F代人倒在了數字化的洪流中,人心的情熱極度降溫,難道我們僅能靠底層勞動民眾的溫熱與質樸來挽救奄奄一息的社會道德底線?
我的數字化生活,是從微博開始的。曾經看見一條微博:中國的禮尚往來的傳統(tǒng)文化正在被簡約為有來無往甚至爭先恐后的非禮。這是在批評一位讀信者不知落款“商祺”為何意,竟回信以“商祺先生”起始,實在讓人覺得文化倒退的可笑、可憐和可怕。不是所有的數字化都會讓人迷失,但我們應該吃有文化氣質的饅頭。
我從數字化生活中看到的愛與怕,悲與喜,真是讓人百感交集。生活在數字化中,我有的是更多的警醒與謹慎。我們只有在真切的文化交往中才能站立,而不至于在數字化生活中沉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