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偉業(yè)》電影觀后感
《建黨偉業(yè)》的故事從1911年辛亥革命講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時期的中國歷史可謂是“風雷激蕩”“巨變迭起”。其間,著名歷史事件之多、相關歷史人物之眾、人物、事件互為因果相互牽扯的關系之復雜,遠遠超出了一部電影的容量。同時,絕大部分觀眾對這段歷史的了解只是個皮毛而已,因此,要在一部電影里把這段歷史清晰地表述出來,對編導是最大的考驗。
由于眾多歷史事件和人物內在的關系太過復雜,因此編劇在盡量簡化、明晰歷史脈絡時,采取了抓住標志性事件的辦法。比如關于宋教仁被暗殺導致孫中山發(fā)起護法運動,其間的紛爭糾葛足以另拍一部電影甚至是電視劇,但編劇在暗殺前,讓陳其美在宋教仁提出建立******演說時意味深長地點評了一句,暗殺后,用字幕打出“孫中山發(fā)動護法運動”。
當然,盡管采取了刪繁就簡的策略,《建黨偉業(yè)》在涉及史實的部分還是相當嚴謹,因此觀眾若能事先對中國近代史多做點功課,將有助于看懂電影。
人物處理慎重
還原歷史面目
《建黨偉業(yè)》采取了多線敘事的方法。其中一條線是近代史上的大事記,從辛亥革命講到五四運動;一條線是青年毛澤東的人生軌跡,從參加新軍到參加中共一大;另外一條線是中共成立前的歷史思潮,主要是以陳獨秀、李大釗、胡適、辜鴻銘等人的事跡串聯。
其間涉及不少歷史教科書中的反面人物,《建黨偉業(yè)》并沒有簡單地將他們臉譜化,很多細節(jié)上更接近這些人物的本來面目。
以袁世凱為例,無論是鎮(zhèn)壓戊戌變法還是改制稱帝,他都是一個絕對的反派,在過往的影視作品中,袁世凱往往被臉譜化為一個殘忍、愚蠢的大光頭形象。但是在《建黨偉業(yè)》中,周潤發(fā)飾演的袁世凱是個有手腕、有心機、有膽量對日本人破口大罵,甚得部下擁戴的總統形象,但最終因為“想過把皇帝癮”,結果“過把癮就死”。
關于五四運動中最出名的“三大賣國賊”之二的曹汝霖和章宗祥,近年來,隨著關于二人在抗戰(zhàn)期間始終拒絕日本人的威逼利誘,不做漢奸的史實被披露,對他們的評論也越來越客觀。顯然,這種評論也被帶進了電影中。比如,章宗祥和太太被學生困在趙家樓內,借著牌桌上的幾句對白,點出了章宗祥在職務上的身不由己。另外,作為和“火燒趙家樓”齊名的“痛打章宗祥”這段史實,也被巧妙地藝術化處理為章宗祥夫婦脫身離去。
疏漏未免生憾
笑星令人出戲
盡管頂著巨片的名頭,出品單位多達40家,但電影本身依然難以避免出現粗疏錯漏。
廖凡扮演的朱德打了場“個人英雄主義”的惡戰(zhàn),槍炮轟鳴的好萊塢動作片范兒十足。這場“一個人的戰(zhàn)斗”居然就是蔡鍔指揮的護國戰(zhàn)爭的濃縮。如此鋪排,未免有點惡搞之嫌。
片中毛澤東的服裝要么是筆挺的學生服,要么是漿洗熨燙得沒有一絲褶皺的長衫,外加一根很五四青年范兒的長圍巾。編導顯然忘了,求學時期的毛澤東一直是個貧窮學生。
《建黨偉業(yè)》是部全明星陣容電影,純屬“打醬油”的明星安排本應是非常簡單的,但黃建新導演顯然沒有意識到笑星一張嘴,正劇眨眼間會被消解為喜劇。馮鞏扮演的馮國璋和李菁扮演的袁克定開腔講話的那一刻,影院里笑聲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