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博學議論文4篇
關于博學議論文一
今天,媽媽特意給我和爸爸燒了一盤紅燒魚,我一見紅燒魚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因為我最喜歡吃紅燒魚了。媽媽見我狼吞虎咽的樣子,在一旁提醒我說:“小豐,吃魚注意魚刺……”
我正吃得津津有味的時候,突然,覺得喉嚨十分疼痛,“呀!是魚刺!”我不禁大聲地喊了起來。媽媽急忙讓我吞下幾口飯,爸爸說“不行,雖然魚刺可能會隨飯咽下去,但魚刺也有可能在咽下途中劃破血管,是很危險的。還是用醋解決……”這時,爸爸轉(zhuǎn)身去廚房幫我倒來了一小勺醋。
“小豐,來,把這勺醋喝下去……”
一勺醋喝下去后,我覺得魚刺先是像個頑童一樣在喉嚨里不肯走,但一會兒,魚刺竟然消失得無影無蹤。哎,老爸真神呀!
“爸爸,為什么醋能解決喉嚨里的魚刺?”爸爸笑著告訴我:“骨頭一類的東西含有鈣質(zhì),鈣遇到醋就會軟化了。魚刺也不例外……”
醋還有這樣的妙用。啊,老爸真博學!
關于博學議論文二
電腦已經(jīng)走入了千家萬戶,就在前不久,我家也購置了一臺。這個電腦的屏幕是液晶的,下面刻著金燦燦“聯(lián)想”兩個字,鼠標和鍵盤是防輻射的。一看這“裝備”,就知道這種電腦不是很便宜的。
這個電腦剛剛“落戶”在我家,我就迫不急待地啟動了它。我左按右按,無意中按到了網(wǎng)頁,出了一欄“百度搜索”,我想這就該是查找資料的網(wǎng)站吧!于是,我輸入了關鍵字“松原市天氣預報”,網(wǎng)頁中馬上出現(xiàn)了今天、明天、后天的天氣預報。哇!網(wǎng)絡就是這么神奇嗎?明天的天氣真會是這樣嗎?一連串的問題涌上心頭。我好奇地問爸爸。爸爸說:“網(wǎng)絡也是一種資源,如果有了網(wǎng)絡,會給人們的工作、生活帶來方便與舒適;如果沒有網(wǎng)絡,人們查找資料或是聯(lián)系起來就非常困難。”我不相信,心里想:“也許就有天氣預報吧?”我一定要試試。我又輸入了“電腦的構(gòu)成、吸煙的危害……”真的都找到了!總之,網(wǎng)絡上五花八門,什么都有,我也從中學到了許多知識。
不知不覺中,我已經(jīng)在網(wǎng)上“游蕩”了一個多小時了,爸爸催促我好幾遍,我就是不肯離開電腦。爸爸語重心長地對我說:“網(wǎng)絡能造就人才,也能誘使許多對事物辨別力差的人走向無底深淵。比如有一些不健康的網(wǎng)站危害很大,你想一想,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例子呢?”我忽然想起在我班同學中,有的同學沉迷網(wǎng)絡游戲不能自拔,學習成績一落千丈;有的同學每天長時間上網(wǎng),造成了近視……。想到這里,我不好意思地離開電腦,心想:“我要合理地使用電腦,不要被網(wǎng)絡所誘惑。”
是呀,電腦為我們提供了學習和生活的資源,我們也要擺脫不健康網(wǎng)絡信息,不要被這張大網(wǎng)束縛住心靈,這樣才能做到“電腦在手中,博學天下游”。
關于博學議論文三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句話,古往今來不知被多少人似是而非地沿用過,而那個出了名的古代笑話則說的是:“你們女人肚子里是因為有孩子所以能生得出來,可秀才肚子里卻沒有文章,如何能順利地寫得出來?”
“文章本天成”是沒錯的,“妙手而得之”,也是沒錯的,錯就錯在人們?nèi)菀装l(fā)自習慣性地去曲解這兩句話。
文學的本質(zhì),無非就是人學,而人學,則是一個不管讀了多少書也都無法真正能去替換得了的概念。故而,我把“廣聞”二字列于前,而把“博學”列于后。之所以這么排列的意思也不過是:“廣聞”,屬于文學創(chuàng)作的最根基,而“博學”,則是提升文學創(chuàng)作之境界的有機推動力。
好的文章,應該很凝練很耐品并具備很大的擴展性思考余地,這一點,四大名著已經(jīng)為我們作了最好的闡釋。
蘇東坡的《水調(diào)歌頭》,千古傳唱而不衰,其因何在?
讓我們來分析一下蘇東坡的《水調(diào)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而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我們先來分析上闕。
“明月幾時有”這句其實很平常。
但凡文人,在月朗星稀之夜,在面對著明月而有所感懷的時候,估計多半都會產(chǎn)生這種心境的,但是接下來的“把酒問青天”,卻并不屬于每個文人都能擁有的情懷,這就是蘇詞的與眾不同之處。而與眾不同,則在于觀賞明月時的情懷不同。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這句,很明顯開始表述他的疑問了。為什么要疑問呢?是因為蘇東坡醉了,醉了就要開始指天劃地了。自然,蘇東坡在對著青天問完這句話之后,是得不到什么回答的,于是他打算乘著醉意“我欲乘風歸去”。呵呵,這才叫真正的狂放:一喝醉了就想上天去看個究竟,問世間文人,究竟有幾個能有此情懷?
狂放的蘇東坡,究竟還沒有醉個一塌糊涂,因為他也知道“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所以他要收斂一下自己的情懷,并弄一個自嘲的結(jié)論:“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等自嘲完了,蘇東坡就開始認真關注起“明月”來了,“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何等細致入微的觀察力。而自古以來喜歡寫詩詞的文人,在他們寫明月的題材時,幾曾想過明月之如此這般在運動中的旖旎景色?
蘇東坡發(fā)現(xiàn)了明月在運動狀態(tài)中的美感之后,遂發(fā)出感慨:“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為什么要感慨呢?因為他自己官運不濟,被流放了。
是啊,“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一輪明月的運動軌跡,就讓蘇東坡明白了“此事古難全”的道理,也總算沒有白寫這首《水調(diào)歌頭》。
至于“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最后一句,在我看來倒不像是蘇東坡的真心話,也不像是因為他真的在大醉之后,忽然想念起某位紅粉佳人而作的句子,反倒像極了為寫完《水調(diào)歌頭》這首詞而玩弄的點睛之筆。但是針對這首詞而言,這最后兩句,無疑屬于真正的畫龍點睛之筆,而對于蘇東坡個人在當時的心態(tài)而言,卻未必就會是真的如此之情懷。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兩句,幾乎變成了千古以來舉凡關乎愛情以及團圓之概念的最佳闡述,從而讓蘇東坡的這首《水調(diào)歌頭》大放異彩,并得以在世人之間爭相傳頌。
我們來分析一下蘇東坡的這首《水調(diào)歌頭》,到底向我們蘊示了一些什么。
首先,是蘇東坡的豪放與大氣的個性。這種個性,屬于真正的浩然之氣,也是蘇東坡常年累月讀圣賢書所積養(yǎng)出來的文人風骨和人文底蘊。而假如沒有這種浩然之氣,那么“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這些詞句,很顯然就無法流傳于后世了,因為可能連產(chǎn)生都很困難,更何況流傳后世之論?
其次,蘇東坡具有很寬闊的胸懷與散淡的情緒,所以他就能做到在狂放之余,也沒忘了自嘲一下: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當然了,在古往今來的文人之中,肯于在一首詞中去自嘲之人,其實很少見,何況還是在大醉之后,并在對天發(fā)問還不得解之后?
于是我們又看到了蘇東坡的細膩一面:細致入微的觀察力。因為不論他再怎么對天發(fā)問,其結(jié)果究竟還是一樣的。既然如此,所以在下闕中,他就很自然地把眼睛對準了月色以及明月的運動軌跡。
雖然蘇東坡在下闕里大發(fā)其感慨,然而我卻始終認為這首《水調(diào)歌頭》之真正的寓意所在,正在于“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這兩句上,至于其它的詞句,實質(zhì)上無非都是陪襯著這個主題罷了。
然而世人對這首《水調(diào)歌頭》的理解,也或許正在于最后兩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不論世人如何去理解這首詞,我在堅持我的看法之同時,卻也總結(jié)出了一些東西,至于對錯與否,歡迎探討,但是我還是打算先把自己的所感所悟給寫下來。
“文章本天成”的意思,是指很多美好的情感以及人文性的浩然之氣,絕非通過無病呻吟的造作手段就能造得出來。這種浩然之氣,必須通過廣聞博學的日漸積累方可逐漸養(yǎng)成,而非一日之功即可造就。
“妙手而得之”的意思,也并非指舉凡能寫出好文章的人,就都是天生的“妙手”了,正像那個古代笑話一樣:所謂“腹中有,故而不怕生”,“怕生”乃是因為腹中沒有的緣故,而與“手”的關系,其實并沒有多少關連性。
“廣聞”的含義,是指對客觀事物善于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以及積極主動地開展全方位的思考,而“博學”的含義,卻正也是泛指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所必須的文字功夫以及個人的境界之修養(yǎng),要不然,怎么可能會培養(yǎng)出人文化的浩然之氣?“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道理,估計舉凡讀書人,沒有幾個會不明白的。
然而,要想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博學”僅僅不過是基礎,而不是必然,只有善于觀察和思考的“廣聞”,才能真正造就文學創(chuàng)作的輝煌。
吾國之文人,博學者多得幾乎泛濫成災,而廣聞者卻稀少得鳳毛麟角,故而絕大多數(shù)人讀書人,不但沒有養(yǎng)出真正人文化的浩然之氣,相反,卻有相當大的一部分走進了“讀死書,死讀書”的泥潭里去掙扎個沒完沒了:所謂喜歡“吊書袋”的學究先生是也。
文為廣聞博學者彰!
“廣聞”在前,“博學”在后,萬不可顛倒這個順序!